就业信息
中秋月圆至,文化润心田。10月6日下午,温大马院“高校行走的思政课”科研项目团队的大学生们将思政课堂搬进了蒋家桥社区,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“月满中秋·情系中华”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。此次活动是该项目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、拓展育人路径的一次生动实践,旨在通过沉浸式、互动式的教学,让小学生们在感知传统节日魅力的过程中,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。
课程伊始,马克思主义学院项目团队的学生王子涵以一轮皎洁的明月图片引入,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,娓娓道来中秋节的起源,从古老的月神崇拜到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话传说,再到唐宋时期赏月风尚的定型,清晰地勾勒出中秋节的历史发展脉络。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,仿佛穿越时空,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团圆和丰收的美好祈愿。
在介绍中秋习俗环节,子涵同学不仅讲解了赏月、吃月饼、提灯笼等广为人知的传统,还拓展了不同地域的特色风俗,如观潮、舞火龙、玩兔儿爷等,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。讲到中秋典故时,“嫦娥奔月”“吴刚伐桂”“玉兔捣药”等经典故事被娓娓道来,子涵同学辅以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提问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小朋友们争相举手,分享自己听说过的版本,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。
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……在中秋诗词赏析部分,朗朗上口的诗句在教室里回荡。选取了适合小学生理解的经典咏月诗词,带领孩子们一起诵读,并简要解析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,让他们在韵律之美中初步领略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。
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数互动猜谜语环节。“有时落在山腰,有时挂在树梢,有时像面圆镜,有时像把镰刀。(打一天体)”——谜面一出,孩子们立刻开动脑筋,踊跃抢答,“月亮!”答对的孩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一个个与月亮、中秋相关的趣味谜语,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,更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中秋节文化符号的记忆和理解。随后,子涵同学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精美灯笼,活动现场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。
整堂课内容丰富、形式活泼,既有知识的传授,更有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浸润。社区的小朋友们全程积极参与,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喜爱。课后,社区工作人员表示,这堂课让孩子们对中秋节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入的了解,觉得传统文化“很有意思”“很好玩”。
本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走进蒋家桥社区,成功地将高校的教研项目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,将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传统文化的载体相融合。马院思政课学子在备课、授课的过程中,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,锻炼了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,更切身感受到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。对于社区的孩子们而言,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启蒙,一颗热爱家国、珍视传统的种子或许已悄然在心田播下。
指导老师孙秀丽表示,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实践路径,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,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、更具感染力,在服务地方、文化传承中不断提升育人实效。
网页链接:https://wdapp.wzrb.com.cn/app_pub/xw/jj/202510/t20251011_573699.html?docId=573699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:0577-86598000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:0577-86598000
Copyright © 开云电子(中国)官方网站_开云电子(中国)官方网站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7006821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